Search

【海外帳戶VS複委託的心得】

多年前為了進行資產配置及再平衡的投資策略,曾經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海外帳戶VS複委託的心得】

多年前為了進行資產配置及再平衡的投資策略,曾經開了海外帳戶firstrade使用,後來比較後發現自己的台股績效比較好,海外投資也可用複委託取代,所以就將多數資金留在國內券商,不過最近為了解決複委託的缺點,又再次開了海外券商interactive brokers,以下談談過去兩者的使用心得。

我曾看過很多複委託跟海外券商的比較,很明顯有些人只是憑空想像,沒有兩者實際使用經驗,以我自己使用心得來說,複委託最主要有3大優勢:

一、首先海外股票配息會直接匯回國內帳戶,還可以自動幫忙換成台幣,退休現金流的規畫很方便。

二、一個帳戶可以投資世界各地的股市,美、加、日本、香港、新加坡、歐洲各國等,幾乎你想得到的都有,非常方便,海外券商除了IB外,似乎都只限於美股。

三、再來就是遺產的規劃,目前國內遺產稅10%,免稅額1200萬,就算未來修法後改成累進稅率(10~20%),條件還是遠比美國遺產稅好(免稅額只有6萬美元,稅率也很重),更別提辦理遺產繼承的方便性,Allan大哥的意外也再次提醒我們這點。其實免稅額只是其次,不管金額大小,在海外辦理遺產繼承就是件很麻煩的事情。

另外還有容易誤解的地方,比如大家最在意的手續費問題,複委託的費率也逐漸和海外券商拉近,多數能壓在0.15%甚或以下,以firstrade為例,每次交易手續費約7美元,假如每次下單小於4666美元,實際費率反而高於0.15%,就算下更大金額,如果交易次數少其實差異也有限。

另外不能申請退稅我也不認為是缺點,畢竟這塊本身就很有爭議,目前沒出事不代表就是正確的。至於有人認為複委託就是複數風險,我只能說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,這就跟單純認為券商設在國外就很危險的想法一樣可笑。

但是複委託也有2個很大缺點:

一、首先是下單金額的門檻,因為手續費通常設有低消,以美股為例,為了達到低消,單筆下單通常需要台幣30萬元左右,其他國家股票的門檻也接近或是更高(這方面只有港股比較好,僅需台幣約7萬元),當然投資人也可選擇下單金額小一點,只是換算下來手續費率就會變高,這樣結果對於希望分批小額建立部位的人很不友善。

想買美國公司債的人也會碰到一樣的情形,因為多數門檻是10萬美元起跳,相較於國外券商只要1000~2000美元即可入手,門檻實在差太多,也造成使用複委託的人很難將資金分配到這部分。

二、再來就是沒有智慧型條件單,這部分幾乎沒人提過,但實務操作上我認為很重要,不管是長期投資或波段操作,投資人使用條件單都能幫助自己節省很多時間並且更有紀律的投資,這是國外券商很普遍的功能,但偏偏複委託就是沒有,這也是我最無法認受的缺點。

我的結論是如果你每年交易次數少、或是資金夠大不在乎門檻,及偏重退休現金流的投資人,其實國內複委託就符合需求了,但假如需要更多的功能及投資標的,那可能就需要考慮開個海外帳戶,或是像我一樣兩者並用,擷取雙方的優點。

最後,這是Allan大哥之前的比較,不過有些說法可能要修正,提供大家參考。
http://allanlin998.pixnet.net/blog/post/423465020-%E8%A4%87%E5%A7%94%E8%A8%97-vs-%E6%B5%B7%E5%A4%96%E5%B8%B3%E6%88%B6----%E5%AF%A6%E9%9A%9B%E4%B8%8B%E5%96%AE%E7%9A%84%E5%95%8F%E9%A1%8C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裡是我的理財心得記錄,資本市場是由1%的人制定規則及壟斷財富,但99%?
View all posts